
常州最寒酸的公交站臺
你見過如此“原生態(tài)”候車棚嗎?4根木樁搭一塊彩鋼板作雨棚,兩摞紅磚上放一塊水泥板作凳子,這就是位于常州市武進區(qū)232省道上的瞿家站臺。網友戲稱它為“常州最寒酸”公交站臺。昨天下午,記者耗時1小時車程找到了候車棚搭建者、79歲的趙庭保,他告訴記者:“不管政府搞不搞,先暫時弄個簡便的,這樣下雨時等車就不用淋雨了?!?/P>
常州“最寒酸”公交站臺
11月1日上午10:58,一位網友在化龍巷上發(fā)帖《常州最寒酸的72、73路公交站臺》,爆料稱常州驚現(xiàn)“最讓人心酸”的72、73路公交站臺。
究竟寒酸到什么地步?該網友在帖子中貼出了圖片為證,“這是老百姓自己做的,4根樹棒棒,再拿一塊彩鋼瓦搭起來的,凳腳是紅磚壘起來的,再放一塊水泥板?!薄扒蠊还娟P注到外面這些偏遠農村乘坐公交的市民吧!”發(fā)帖人表示:“鄉(xiāng)下的老百姓乘車真的不容易,班次少還沒有坐的地方,更別說遮風擋雨的棚子了?!?/P>
成本35元兩個小時完工
昨天記者找到了在232省道上的瞿家站,看到了這個“原生態(tài)”站臺。
站臺位于道路的東側,此時沒有人候車。左邊的不銹鋼站牌約有2米高,右邊間隔1米左右分別有兩排木樁,1米多高。而木樁的上方搭著一塊藍色彩鋼板,和木樁的連接處都用鐵絲捆綁著。雨棚下面還有一個凳子,凳腳是用兩摞紅磚堆起來的,凳面則是一塊長條形的水泥石板,凳子周圍還散落著幾塊紅磚。
據了解,該候車棚是附近一位79歲的村民趙庭保老人搭建的。談起當初為何搭建這樣一個簡易“候車棚”,趙大爺告訴記者,因為自家就靠近站臺,所以他經常會看到等車的人遇到刮風下雨沒處躲,“有時候七八十歲的老年人去坐車,也沒凳子,夏天曬太陽,下雨天淋雨?!?/P>
趙大爺知道,一般在農村的站臺都沒有市區(qū)的候車棚,“不管政府搞不搞,我先暫時弄一個簡易的吧!”
一個多月前,趙大爺就去禮嘉鎮(zhèn)上花35元買了一塊彩鋼板,然后又用電動三輪車從家里拖了木樁、磚頭和水泥板,帶著鐵絲和工具,花了約兩個小時,終于搭了起來。
只有1/3站臺有候車棚
昨天下午,常州公交公司新聞發(fā)言人孫魯明表示,候車棚項目是由政府投資建設,根據財力逐步完善,一般是優(yōu)先考慮最需要的地方,客流量相對較大地區(qū)。目前常州共有4000多個站點,約1/3已擁有候車棚。
對于能否建立候車棚,孫魯明表示不是所有地區(qū)都適合建,“比如不具備建造的條件,有店面、擋道或者位置比較?。坏诙蜍嚺镆彩巧鐣Y源,一般會考慮客流量較大的,因為這個候車棚維護成本也比較大,玻璃損壞較頻繁,還需要請保潔等等?!?/P>
那么這些稍微偏遠的農村地區(qū)能不能建候車棚呢?孫總表示,“目前來說要達到100%覆蓋不太可能,這個都是政府投資建設,主要要看資金夠不夠,具備了財力,才能逐步來完善。”( 現(xiàn)代快報記者 周青 張敏 文/攝)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