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干的都是積德事兒,但日子卻過得連要飯的都不如。”劉盛蘭的親友如是說。
17年他幾乎全靠拾荒過活
蠶莊鎮(zhèn)柳杭村,與招遠市其他金礦資源豐富的地方相比,這里著實算不上一個很富裕的村莊。
“劉盛蘭親戚知道他住哪兒?!贝逯醒胍婚g不起眼的小賣部里,在店老板的指引下,劉盛蘭的侄外甥劉昭江帶著記者來到村頭一條小胡同外,“老人就住這里面?!?/FONT>
推開大門,院子里幾株辣椒長勢正旺,一棵榆樹下則堆滿了廢舊酒瓶。劉昭江推開房門,屋里除了一張堆著破舊棉被的炕和幾個老箱子外,就剩下積滿灰塵的表彰綬帶、相框以及摔壞的獎杯,再無他物。
劉盛蘭正坐在椅子上打盹,年近九十的他,黝黑干瘦的臉上布滿粗粗的皺紋。正是這個黑瘦的老人,將自己一輩子的積蓄,都捐給了貧困學生。而自己17年來幾乎都是依靠撿拾別人丟棄在垃圾堆里的蔬菜過活。
最多時他同時資助50多名學生
一次偶然的機會,劉盛蘭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救助報道,從那時起,73歲的他就將自己微薄的工資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學生,也逐漸從周邊幾個地市“擴張”到全國各地。
把所有積蓄都捐出去后,原本就非常節(jié)儉的劉盛蘭只能從集市上撿別人丟棄的白菜、土豆、茄子等蔬菜以供日常生活,這一撿就是將近17年?!澳切〇|西其實都能吃;要是看到有被丟了的鞋子,我就撿來縫縫再穿?!眲⒄呀嬖V記者,從給學生捐錢開始,老人就幾乎沒嘗過肉味。
劉盛蘭對自己很“摳門”,但在給學生捐錢這方面,卻很大方。最多的時候,他同時資助著50多名學生。微薄的工資也讓他在資助學生時力不從心?!?00塊錢的工資沒辦法分給50個人,我只好這個月寄給這個,下個月寄給那個,一個個的輪著給。”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