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工作照
敢做敢言 “何保護傘”
在許多年輕研究人員眼中,何澤慧是敢做、敢言的“何先生”。“沒有何先生的倡導、支持和保護,我國高能天體物理研究不可能有今天的基礎和局面,她是有遠見的科學家?!焙螡苫鄣睦舷聦?、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天體物理學家李惕碚院士如是說。
1948年,何澤慧和丈夫錢三強回到祖國,參與北平研究院原子學研究所、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組建,擔任重要的實驗研究工作。她開拓交叉學科、支持研究高空氣球及天體物理研究。尤其是在經(jīng)費欠缺、沒有實驗室,甚至被某些人認為是“不務正業(yè)”的情況下,何澤慧頂著壓力,帶領研究人員參加高空氣球的學習和研討。十幾年來,無論哪個小組有實驗,她都親自參加,六七十歲了,還曾遠赴云南。
曾與何澤慧共事的丁聲耀老人說,何先生毫無架子,很多事都親力親為,“她對年輕人特別有耐心?!边@一點,同樣令李惕碚感觸頗深。
1980年,李惕碚受邀訪問英國,因某些原因受阻。何澤慧得知后去找高能所的領導,為李爭取訪問機會,李惕碚得以如期赴英?!皩λ?,壓力和風險似乎根本就不存在。她反感‘空頭科學家’,她有自己的信念和原則,只要你愛國、努力工作,就會得到她的賞識,她是我們的‘何保護傘’?!崩钐桧照f。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