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闖紅燈影響保險行人屢犯判監(jiān)禁
講述人:魚哥閩侯人在新加坡
魚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加坡的交規(guī)很嚴,比如高速上倒車吊銷駕照;行駛中撥打手機,會被當場罰沒手機,被控上法庭,罪名成立會被吊銷駕照,并處半年監(jiān)禁,2000新元(約人民幣12456元)罰款;酒后駕車被控上法庭,罪名成立會被吊銷駕照,并處半年監(jiān)禁,2000新元罰款;小轎車內所有的人員任何時候都必須系安全帶,包括后排座的。如果沒有系安全帶,車上所有有駕照的人會被扣3分,罰200新元,沒有駕照的人罰200新元。
魚哥表示,針對闖黃燈,新加坡沒有處罰,只有在過線的時候是紅燈才處罰。黃燈只是提醒駕車者要減速了。闖紅燈扣12分,罰200新元。在新加坡,靠近紅綠燈的車道地面一般都畫有三個箭頭,協(xié)助司機判斷。正常時速下,車子開到三個箭頭的范圍內,可確保在黃燈轉為紅燈之前通過路口。而在三個箭頭以外的車輛,看到黃燈應減速剎車,肯定有足夠的距離停下。這樣可避免路口急剎車或放慢速度通過的情況,其實更科學。
至于行人,第一次闖紅燈,罰款200新元,第二次、第三次再闖,最重可以判半年到一年的監(jiān)禁。
魚哥在新加坡也開了四五年的車,唯一一次違規(guī)是有一次身體不好,沒看清楚信號燈變色,一不小心闖了紅燈,結果被扣了12分,罰了200新元。在新加坡拿駕照第一年是13分,過了第一年就是24分。除了扣分罰錢,闖紅燈還影響了保險。在新加坡如果三年無違規(guī),保險有10%折扣。
日本
巡警隱藏車流中“守株待兔”抓違規(guī)
講述人:心藍福州人在日本名古屋
在日本,公共的交通安全還是建立在個人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基礎上的。
在我生活的名古屋市內,在交通路口一般設有安全攝像頭,但不像中國幾乎遍布每個路口。為了彌補監(jiān)控攝像頭的不足,日本的街頭巡警日夜出沒于各個街頭巷尾。他們沒有大張旗鼓地開啟警示燈和警笛,而是淹沒在車流中,觀察身邊經過的每輛車,注意駕車者是否系安全帶,是否打電話,是否開燈,是否按規(guī)定路線行駛等。
日本人素質比較高,一般不會闖紅燈,而且有人行橫道的地方一般設可由行人控制的自助式紅綠燈。即使碰到有人闖紅燈,車子也會慢下來,讓行人先過。至于闖黃燈,據我所知,日本黃燈時可以通行(編者注:一位在交通部門工作的日本人告訴法晚記者,在一些容易出現(xiàn)交通事故的路口或者距離較長的路口,信號燈會比較特殊。綠燈會在變黃燈之前先閃爍3至5秒。司機就要酌情判斷,要么減速,要么過去)。
回想起自己的第一次交通違規(guī),真是記憶深刻。在日本的Y字路口,碰到有寫停止的警示牌必須將車停下,等大路沒有車或正好有空隙的時候才能開出小路匯進大路。因為當時沒有很多車,我一踩油門就開出去。剛出路口沒幾秒,警車就突然跟上來了。警察給我開出了一張10000日元(約人民幣707元)的罰單,而且還扣了2分。(記者 毛慧娟)
趣說
紅綠燈的前世今生
世界上第一盞信號燈誕生于英國,1868年,英國機械師德·哈特設計、制造的燈柱高7米,身掛一盞紅、綠兩色提燈的交通信號燈首次出現(xiàn)在倫敦議會大廈的廣場上。1899年,美國鐵路系統(tǒng)開始使用紅黃綠三色信號燈,其中黃色代表“謹慎”。1920年10月,美國的公路首次安裝了三色信號燈。
沒有紅綠燈的國家
信號燈已經成了全球路口一個交通標志的時候,讓人驚奇的是,在歐洲最古老的國家圣馬力諾共和國,卻沒有一處信號燈。
不過,這個國家的交通井然有序,其中的奧妙在于圣馬力諾的公路設計、交通管理十分科學。該國的道路幾乎全是單行線和環(huán)行線,在沒有信號燈的交叉路口,駕駛人員均自覺遵守小路讓大路、支線讓主線的規(guī)則。
各路口都標有醒目的“停”字,凡經此匯入主干道的汽車都必須停車觀察。(法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