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琴芳與被拐20年的兩個兒子重聚 記者 李睿 攝
海都閩南網(wǎng)訊 四川公安、吉林公安和“寶貝回家”志愿者一起合作——
DNA跨省“碰撞”被拐20年的兄弟回家了
3月22日上午,一輛中巴車駛進資陽市雁江區(qū)資溪社區(qū)。28歲的陳國慶和26歲的陳國輝坐在中巴車上,被拐離鄉(xiāng)20年后,他們終于回家了。
陳國慶、陳國輝是兩兄弟。20年前,他們被拐賣到不同的地方,從此兄弟之間、母子之間天各一方。
中巴車拐進一條小巷,遠(yuǎn)遠(yuǎn)便看到資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門口掛著 “陳國慶、陳國輝回家啦”的橫幅,站在小巷兩側(cè)的腰鼓隊迎接兄弟倆重回家門。熱心的鄉(xiāng)親們圍了過來,兄弟倆擠過人群,看到了他們的母親林琴芳。
“兒子!”林琴芳抱著兩個兒子,熱淚盈眶。陳國慶一下子跪到地上,盡力控制著自己的淚水。和母親、弟弟一樣,這個沉默寡言的男人盼著這一刻,已盼了20年。
在資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會議室,77歲的奶奶,70歲的外公,68歲的外婆……10多位親戚激動地圍著“國慶”和“飛飛”打轉(zhuǎn)。林琴芳和兩個兒子緊緊靠在一起,她說:“看到他們我心里就踏實了。”
這是一個跨越四川、福建、吉林、北京、江蘇多地,歷時20年的漫長尋親故事。
1992年7月,一個小伙子用吃的誘走了兩兄弟
怕兩個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媽媽不敢搬家、不敢換職業(yè),一直在南門市場賣雞鴨。
1992年7月的一天,林琴芳和丈夫去資陽市南門市場賣鴨,留下8歲的陳國慶和6歲的陳國輝兩兄弟在家。下午回家時,兩兄弟不見了。“也許是被人販子拐跑了。”林琴芳夫婦向雁江公安分局城關(guān)派出所報了案。
接下來的日子,是漫長的尋找。為了找到孩子,夫妻倆跑遍了附近所有地方,多次前往河南、河北等地。只要一聽到哪里被拐賣的小孩多,兩夫婦馬上就朝那個地方奔去。
2000年,丈夫出車禍去世,林琴芳倍受打擊,但她從未放棄過尋找。怕兩個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林琴芳不敢搬家、不敢換職業(yè),至今仍然在南門市場賣雞鴨。2009年的一天,林琴芳接到雁江區(qū)公安分局電話:“公安部建立了失蹤婦女兒童DNA比對庫,你來采血吧,或許能通過比對找到孩子。”
一邊是母親的無盡盼望,一邊是兒子的記憶拼接。
陳國慶說,他和弟弟是一同被拐走的,當(dāng)時一個年輕小伙子用吃的引誘他們,隨后把他們帶上了火車。一天一夜后,兩兄弟在福建莆田被分開。
“我家后面種有竹子、桑樹,家里養(yǎng)了鴨、鵝和桑蠶,1992年被拐,父親名叫陳建云(音),母親姓林。”在“寶貝回家”網(wǎng)站上,陳國慶將自己的被拐經(jīng)歷描述得十分清楚,但他不知道自己的家到底在哪。
在莆田市另一個鎮(zhèn),陳國輝也沒有停止過尋找親生父母。他依稀記得親生父母做買賣鴨子的生意,爺爺奶奶養(yǎng)蠶,院子里有棵橘子樹,屋后有七八棵桑樹,家里炒菜愛放辣椒……自己還有個哥哥。初中畢業(yè)后,陳國輝利用外出打工的機會,先后到了四川、合肥、溫州等地打聽父母的消息。
2012年2月,一位志愿者從網(wǎng)上帖子中發(fā)現(xiàn)兩兄弟的相似
按照陳國慶帖子中提到的父親名字,長春民警在四川、安徽等地打拐庫進行比對,資陽市的林琴芳與陳國輝的DNA碰撞成功!
事情的轉(zhuǎn)機發(fā)生在2011年3月11日。當(dāng)時在吉林省長春市打工的陳國輝接到長春市公安局電話:“‘寶貝回家’網(wǎng)站的志愿者知心姐姐告訴我們你在尋親,方便的話過來采個血吧。”沒到半個小時,陳國輝就到了公安局。“他的養(yǎng)父母在福建,我們并不是立案機關(guān)”。吉林省公安廳刑偵局打拐支隊支隊長王雨菲介紹,他們向公安部打拐辦匯報了情況,公安部打拐辦決定特案特批,發(fā)函授予其辦案資格。
吉林省公安打拐民警四下福建,獲得一些斷斷續(xù)續(xù)的線索。一個月前,“寶貝回家”網(wǎng)站志愿者小梅發(fā)現(xiàn)陳國慶的帖子,竟與陳國輝的描述有驚人的相似。按照陳國慶帖子中提到的父親名字,長春市公安局打拐辦民警在四川、安徽等地打拐庫進行猛對猛排。3月1日,資陽市的林琴芳與陳國輝的DNA碰撞成功!
此時陳國輝已到北京打工,吉林省公安機關(guān)連夜趕到北京找到他,并聯(lián)系了資陽市公安機關(guān)采取陳國輝叔叔的血樣,作進一步比對。3月20日,打拐民警帶著陳國輝來到陳國慶打工所在的江蘇省太倉市,兄弟倆20年來第一次見面。
3月21日,王雨菲接到四川省公安廳刑偵局打拐辦電話:“陳國慶和陳國輝的DNA,與其叔叔成功比對。”“以后隨兒子,他要待在哪里都好。”林琴芳說。而陳國慶和陳國輝說:“兩邊都是最親的父母,一定會盡自己最大努力贍養(yǎng)他們。”
據(jù)四川省公安廳打拐辦和吉林省公安廳打拐支隊民警介紹,公安機關(guān)與“寶貝回家”網(wǎng)站合作尋親,這并不是第一例,更不會是最后一例。(記者 嚴(yán)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