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光緒年版印《武昌縣志》
海都閩南網訊 3月21日,鄂州老人姜學群向記者展示了自己珍藏的一套光緒年間《武昌縣志》。老人告訴記者,該套《武昌縣志》是其祖父傳下來的,本來要傳給后人。為給患上尿毒癥的老伴治病,打算以10萬元的價格出售。
祖孫三代艱辛保存
姜學群老人珍藏的《武昌縣志》共10大本27卷,光緒十一年(1885年)編纂成書,載有武昌(今鄂州)歷史沿革、山川形勝、城池廨署、物產賦稅、軍事郵傳、禮教風俗、人物志行、文物古跡等重要內容。記者看到,該套古書扉頁雖已泛黃,但方正的字體依舊清晰可見。
姜學群老人告訴記者,該套《武昌縣志》是其祖父傳下來的,能夠完好地保存至今非常不易。祖父和父親都是讀書人,愛書如命。抗戰(zhàn)時期,鄂城淪陷,逃難中父親棄大部分財物不顧,唯獨帶走了《武昌縣志》。文化大革命時期,紅衛(wèi)兵破“四舊”,家中的名人書法、族譜全部燒盡,他將《武昌縣志》帶到自己工作的鄂城涂家垴鎮(zhèn)藏起來,才躲過一劫。
姜學群將該套書視為家傳寶物珍藏。為此,他還專門在書籍的封面上寫下該書的《保存志記》,希望能夠繼續(xù)傳給后人。
老伴不幸患上尿毒癥
姜學群老人如今已年過七旬,退休后和老伴住在鄂州大西門的一套73平方大小的舊房子里。去年元月,老伴查出患上了尿毒癥,每月要到醫(yī)院透析兩三次,費用要3000多元。僅靠姜學群老人每月2000多元的退休工資難以為繼。
老人告訴記者,自己有四兒一女,都已成家。他們的家庭條件都不是很好,不愿意太麻煩他們。為了給老伴籌集后期治療的費用,他打算將珍藏的《武昌縣志》出售。
10多年前,曾有人出價1萬元購買其珍藏的《武昌縣志》,被他拒絕。“現在應該可以賣10萬元吧?”老人希望購買者是鄂州當地人或單位,因為他認為這套書不僅是中國地方志之寶,更是鄂州之寶。
專家稱有文物價值
公元221年,孫權自公安遷都鄂縣,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熊壽昌介紹,《武昌縣志》每個朝代均有編修,縣志記錄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遠古,三國以后記錄較多,特別是明清歷史記錄最為詳細。
鄂州博物館副館長熊壽昌告訴記者,姜學群珍藏的光緒年間《武昌縣志》保存完好,非常珍貴,有一定的文物價值。2006年,鄂州一家房地產公司開展“重金尋寶”活動,姜學群收藏的《武昌縣志》獲評“價值連城獎”,獲獎3000元。熊壽昌稱,當時他是“重金尋寶”活動的評委之一。
熊壽昌表示,鄂州市博物館方面曾有意購買姜學群收藏的《武昌縣志》,但雙方沒有談妥。得知現在姜學群欲10萬元出售該書,熊壽昌感覺價格高了。(楚天時報 記者張繼果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