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滬高速鐵路建設項目2011年跟蹤審計結果
(二○一二年三月十九日公告)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規(guī)定,審計署于2011年6月至9月對京滬高速鐵路建設項目(以下簡稱京滬高鐵)進行了階段性跟蹤審計。現(xiàn)將跟蹤審計結果公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京滬高鐵是我國“四縱四橫”鐵路快速客運網(wǎng)的骨干線路,途經(jīng)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安徽、江蘇、上海4省3市,全長1318公里,設天津西站、濟南西站、南京南站、上海虹橋站等24個車站,初步設計概算2176億元,其中:征地拆遷和站房、工程施工及其他投資1638億元,動車采購、建設期利息和鋪底流動資金538億元。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滬公司)是項目建設單位,沿線各省市地方政府負責本省市境內征地拆遷工作,征地拆遷費用作價入股。
截至2011年6月底,除個別不影響運營的附屬配套工程外,京滬高鐵全部工程已完工,初步確認實際完成投資1962.66億元(不含鐵道部另行采購動車費用、建設期利息和鋪底流動資金)。目前,還有部分設計變更、人工和材料價差等投資增加情況尚未確認,京滬高鐵項目總投資需待竣工決算后最終確定。
二、審計評價
鐵道部和京滬公司按照“精心組織、精心設計、精心施工、精心管理”的要求,組織各參建單位做好征地拆遷、施工組織、工期質量控制和科技創(chuàng)新等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全線建設任務。
一是鐵道部、京滬公司及各參建單位積極整改審計查出的問題。截至2011年9月底,2010年度審計查出的問題已基本整改到位。通過整改,項目在資金管理、施工安全、工程質量和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均得到加強。
二是工程建設管理整體有效。京滬公司不斷完善建設、資金管理制度,優(yōu)化操作流程,結合施工進度及時優(yōu)化資金預算,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有效保障工程建設需要。施工現(xiàn)場安全質量管理總體可控,物資材料采購、供應整體到位,工程環(huán)保、水土保持措施基本有效。
三是工程施工科技創(chuàng)新力度較大。京滬高鐵在引進、消化和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積極總結和應用其他客運專線技術成果,大力開展自主研發(fā)和創(chuàng)新,在深水大跨橋梁建造技術、深厚松軟土地基沉降控制技術、無砟軌道制造和鋪設技術等重大課題上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并迅速運用于工程實踐,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
四是工程建設進展順利,社會效益開始顯現(xiàn)。自開工以來,參建各方克服各種困難,加快項目建設進度,至2011年6月30日開通試運營,項目實際工期為42個月。截至10月底,京滬高鐵累計開行列車18169列,發(fā)送旅客1734萬人,實現(xiàn)客票收入51.24億元。京滬高鐵的投入運行,壓縮了沿線城市間的時空距離,擴充了北京至上海鐵路客運能力,大大改善了沿線旅客的出行條件,已顯現(xiàn)出較好的社會效益。
但審計也發(fā)現(xiàn),京滬高鐵建設還存在土建施工和個別物資采購招投標管理不規(guī)范、個別工程管理不到位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