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閩南網(wǎng)訊 2006年夏天,剛上小學(xué)4年級的李安寧遇到新同學(xué)子昂。子昂因患小兒麻痹癥,只能坐在輪椅上。那天,看到瘦弱的子昂搖著輪椅去廁所,安寧下意識地上前推起輪椅。
這一推就是6年。如今,照顧子昂已成了安寧生活的一部分,他說子昂就像他身體的一部分,不需要刻意去溝通和思考。
子昂說,這么多年,安寧就是他的腿,更是他最親的兄弟。
安寧和子昂
繞行2公里接子昂上學(xué),四趟相伴而行,四次搬上搬下,至少上三趟廁所,這是安寧每天的“必修課”。
上學(xué)前 先接上子昂
安寧家在石家莊趙縣董莊村,從董莊往北半公里是子昂家所在的大郝莊,而他們就讀的謝莊中學(xué)則在董莊東南三公里外。
3月2日早上7點不到,安寧就騎上自行車,迎著初春的寒意出門了,拐向與學(xué)校方向相反的大郝莊。不一會兒,他就接上了騎電三輪的子昂,之后,安寧騎車的速度明顯慢下來。兩人并行,自行車總是在左邊“保護”著電三輪。
從大郝莊到謝莊中學(xué)大概有3公里路程,如果安寧一個人騎車,15分鐘足夠,接上子昂再折返,要用25分鐘。
上廁所的“二人組合”
上午8時55分,第一次課間休息。前一晚剛剛降下雨加雪,沒有硬化的操場稍顯泥濘。安寧推起輪椅,只讓兩個后輪著地,穿過操場直奔校園另一端的廁所。
“其實也很簡單,他小便我?guī)退焉眢w往前移一下就行了,大便我就抱著他蹲下,然后他自己扶著輪椅,我在一邊幫點小忙就可以了?!闭f起幫子昂上廁所的經(jīng)歷,安寧輕描淡寫,但旱廁夏天有多臭,冬天有多冷,只有經(jīng)歷過的人才知道。
5分鐘后,安寧推著子昂從廁所出來,在操場上簡單停留,回到教室。
帶子昂上廁所,是安寧每天的“必修課”,上午兩趟,下午一趟。
每天四次“搬上搬下”
11時50分,上午最后一節(jié)課結(jié)束,同學(xué)們蜂擁而出,教室里很快只剩下了安寧和子昂兩個人。學(xué)校沒有食堂,所有學(xué)生都必須回家吃午飯。
鎖好門窗,推起輪椅,安寧先奔停放電三輪的走廊。
欠身,雙手輕提子昂的肩胛,膝蓋頂住輪椅背部,子昂的身體很快“平移”到輪椅上。整個動作不到3秒鐘。
電三輪與自行車并行出校門,重新行駛在國道上,輪椅則在原地等著主人1小時后回來。
從輪椅到三輪,再從三輪到輪椅,每天四次搬上搬下,安寧做起來,已像抬起自己的腿一樣簡單。
這些動作 他已做了6年
繞行2公里接子昂上學(xué),四趟相伴而行,四次搬上搬下,至少上三趟廁所,這是安寧一天的基本動作。這樣的動作已重復(fù)了6年。
子昂至今記得兩人相識的情景。6年前,10歲的子昂在本村上完3年級,去董莊小學(xué)上4年級。上學(xué)第一天,他一個人搖著輪椅去廁所,因為力氣小,輪椅行進很緩慢,這時,一個小男孩跑過來,推起他直奔廁所。這個男孩就是安寧。
當(dāng)時,安寧也只是個11歲的孩子,輪椅的把手跟他的肩膀一樣高。站在輪椅后邊,他要歪著頭看路。
如今,安寧已長成身高一米七四的小伙子,一只手就可以“玩轉(zhuǎn)”輪椅,稍用力,就能把輪椅的前輪翹起,高興時,他會推著子昂跑上一段。
謝莊中學(xué)的“安寧效應(yīng)”
實驗課、微機課,抬子昂上樓從不缺少“志愿者”;“上廁所嗎?”已成了男生們課間必問子昂的一句話。
安寧的“盟友”越來越多
初一開學(xué)時,安寧第一次推著子昂走進教室,大家以為是湊巧;第一次推著子昂上廁所,大家也只認為他們是要好的同學(xué)。然而,時間一天天過去,安寧的舉動逐漸引起全班乃至全校師生的注意。
漸漸地,很多同學(xué)成了安寧的“盟友”:雨雪天氣,會有同學(xué)和安寧一起抬著子昂,穿過泥濘的操場;實驗課、微機課時,抬子昂上樓也從不缺少“志愿者”;每到課間,“上廁所嗎?”這句話已成了男生上廁所前必問子昂的一句話。
老師:“這孩子好得沒法說”
“這孩子好得沒法說!”提到安寧,班主任邢文娟總是笑得合不攏嘴,“像他這么大的孩子,還沒見過比他更懂事的呢!”
“細心、有耐心,善良、團結(jié)同學(xué)、會關(guān)心人……班里有他,關(guān)窗鎖門、雜七雜八的事我少操一半的心?!闭f到安寧的優(yōu)點,邢文娟如數(shù)家珍。她還告訴記者,安寧的綽號叫“良民”,是班里同學(xué)給取的。
“這可不是貶義,大家是從心眼里佩服他?!毙衔木暾f,一個孩子照顧一個非親非故的孩子,能堅持6年,誰能做到?
“他是我的腿”
子昂說,沒有安寧,他無法想象學(xué)習(xí)、生活如何繼續(xù)。安寧的愿望則更簡單:“我可以繼續(xù)照顧他?!?/P>
子昂家里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但在他心里,最親的兄弟其實是安寧。安寧照顧子昂6年的事,安寧從未告訴家人,子昂也沒有,因為他們覺得,“根本沒必要?!?/P>
子昂說,當(dāng)安寧第一次推起自己的輪椅時,跟他說過一聲“謝謝”,后來再也沒有說過。這么多年,安寧就是他的腿,更是他最親的兄弟,他們不需要說這些。6年中,兩人連一張賀卡都沒有互贈過,在一起時也沒有多余的言語,但那種勝似兄弟的默契,有時連交換眼神都顯得多余。
對于下一步的打算,兩人出奇的一致——考入同一所高中。
子昂說,沒有安寧,他無法想象學(xué)習(xí)、生活如何繼續(xù)。安寧的愿望則更簡單:“我可以繼續(xù)照顧他。”
記者手記: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堅持做好事,安寧會不會堅持一輩子我們不知道,但堅持6年已是難能可貴。在安寧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種樸素的善良,一種對信念的堅持。
河北青年報記者 秦瑞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