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4日上午,溫家寶總理在兩會新聞發(fā)布會上答記者問。(圖片:人民網(wǎng))
從2003年開始,溫家寶在共和國總理的崗位上工作了10年,今年是他作為總理最后一次在兩會后召開記者會。10次記者會,總理多次引用古文經(jīng)典或闡述執(zhí)政理念,或抒發(fā)個人情懷。其中,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三次(分別在2003年和2008年、2012年)被提及。
2012
溫家寶在記者會開場白中說將在最后一年“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
——“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出自漢朝黃石公《素書》正道章,意即:恪守信義,而不稍加改變;受到嫌疑,而能居義而不反顧。
原句為:“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見嫌而不茍免,見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P>
溫家寶在回答“如何評價自己工作”時表示,最后一年“入則懇懇以盡忠,出則謙謙以自悔”。
——“入則懇懇以盡忠,出則謙謙以自悔”,出自元代張養(yǎng)浩《為政忠告》書,又名《三事忠告》。
原文為“臣之於君也,入則懇懇以盡忠,出則謙謙以自悔,凡所白於上者,不可泄於外而伐諸人,善則歸君,過則歸己?!?/P>
溫家寶表示,他秉承“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信念為國家服務(wù)。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背鎏幜謩t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全詩如下: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恩厚,養(yǎng)拙剛于戍卒宜。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大意是:只要是對國家有益的,哪怕是要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不能因為個人的富貴榮辱和得失而去逃避和推卸責(zé)任。
溫家寶表示,為國家服務(wù)整整45年沒有謀過私利,“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知我罪我”典故出自孔子??鬃泳帉懲辍洞呵铩氛f:“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大意是說,我做的這些事,寫的這本書,后人一定會毀譽不一、褒貶不一的,但我只要認(rèn)為這是對的,是有價值的,不論別人如何評說,我都會堅定的做下去,自己的功過得失,由歷史來評判。
溫家寶在回答臺灣記者關(guān)于的《富春山居圖》在臺灣合璧展出的問題時,引用臺中詩人林朝崧“情天再補雖無術(shù),缺月重圓會有時”。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號癡仙,臺灣彰化縣霧峰鄉(xiāng)人。林出身于武功之家,其父親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棟均是清朝同治、光緒年間頗有戰(zhàn)功的將領(lǐng)。
溫家寶在回答香港記者問題時,引用黃遵憲詩句“寸寸河山寸寸金”表達對香港熱愛之情。
——原詩為“寸寸河山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wèi)無窮填海心。”是黃遵憲于1896年書贈梁啟超的詩,黃遵憲痛心于英占香港、日占臺灣,在詩中用比喻法呼吁國人像杜鵑一樣憂國,像精衛(wèi)一樣堅持努力,以制止國土分裂。
溫家寶在回答央視記者張泉靈關(guān)于網(wǎng)上批評聲音問題時表示,擔(dān)任總理期間,確實謠諑不斷,雖不為所動,但是心里也不免感到有些痛苦,這種痛苦不是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痛苦,而是我獨立的人格不為人們所理解,將堅持人言不足恤的勇氣,義無反顧地繼續(xù)奮斗。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出于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做《離騷》,蓋自怨生也”。
“人言不足恤”,出自《宋史·王安石列傳》,“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人言不足恤意即對流言蜚語無需顧慮。
2011
我的任期還有兩年,我深知這兩年的工作不比任何一年要輕松?!罢甾r(nóng)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敝x謝。
——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我們是同胞,“骨肉之親,析而不殊”。
——出自《漢書·武五子傳》。
我應(yīng)該像一個戰(zhàn)士一樣,在自己的崗位上堅持到最后一天,做到“憂國不謀身,恪盡職守”?!鲎蕴拼娙藙⒂礤a《學(xué)阮公體三首》。
“如將不盡,與古為新”。
——出自晚唐詩論家司空圖《詩品·纖秾》。
2010
我們應(yīng)該記住這樣一條古訓(xùn):“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動搖。同時我們要堅定信心,華山再高,頂有過路。
——出自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秦策五》。
我深深愛著我的國家,沒有一片土地讓我這樣深情和激動,沒有一條河流讓我這樣沉思和起伏?!耙嘤嘈闹瀑?,雖九死其猶未悔?!蔽覍⒁源嗣髦?,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
——出自戰(zhàn)國屈原《離騷》。
“時進則進,時退則退,動靜不失其時?!?/P>
——出自《彖傳》。
(說到臺灣問題)我知道商簽協(xié)議是一個復(fù)雜的過程,但是正因為我們是兄弟,“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問題總是可以解決的。
——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2009
“莫道今年春將盡,明年春色倍還人?!蔽移诖髂曛袊褪澜缍紩兊酶谩?/P>
——“明年春色倍還人”出自唐朝詩人杜審言的《春日京中有懷》。
最為重要的就是經(jīng)過幾個月的努力,中國人的心開始暖起來了。我以為,心暖則經(jīng)濟暖。我們懂得一個道理,那就是“乞火莫若取燧”,就是說向人借火不如得到燧石;“寄汲莫若鑿井”,就是說你想從別人那里得到水不如自己去鑿井。
——語出《淮南子·覽冥訓(xùn)》。
我們認(rèn)為我國經(jīng)濟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也面臨著發(fā)展機遇。我真希望中國經(jīng)濟能早一天回升。有些事情正像你所說的,“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要行動,而不能坐等。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陸游《游山西村》。
2008
5年已經(jīng)過去了,“行事見于當(dāng)時,是非公于后世”。歷史是人民創(chuàng)造的,也是人民書寫的。
——出自《明太祖寶訓(xùn)》朱元璋語。
5年前,我曾面對大家立過誓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今天我還想加上一句話,就是“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出自《宋史·王安石列傳》。
我是一個愛國主義者,我腦子里總是在想,“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我們將繼續(xù)擴大同臺灣經(jīng)貿(mào)交流的范圍,包括投資、貿(mào)易、旅游、金融,提高合作的層次。
——“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出自南宋鄭思肖《德祐二年歲旦》?!岸缺M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出自魯迅《題三義塔》。
我一直很重視兩句話:一句話來自《詩經(jīng)》,一句話來自《詩品》,就是“周雖舊邦,其命惟新”,“如將不盡,與古為新”。
——“周雖舊邦,其命惟新”出自《詩經(jīng)·大雅·文王》?!叭鐚⒉槐M,與古為新”出自晚唐詩人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
2007
日中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中國有一句古話:“招遠在修近,閉禍在除怨”。這是管子的話。
——出自《管子·版法》。
臺海兩岸和平發(fā)展是大勢所趨,是任何人無法改變的?!俺林蹅?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出自唐代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2006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臺灣當(dāng)局領(lǐng)導(dǎo)人阻撓開放“三通”,收緊以至限制兩岸的經(jīng)貿(mào)往來,這不僅不利于臺灣的經(jīng)濟發(fā)展,而且損害臺灣同胞利益。
——出自《孟子·公孫丑下》。
2005
形勢稍好,尤須兢慎?!熬影菜嘉?,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出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記者先生,你可以翻開1861年貴國制定的兩部反分裂法,不也是同樣的內(nèi)容嗎?而且隨后就發(fā)生了南北戰(zhàn)爭。我們不愿意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中國有一句古話:“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蓖值芎尾蝗??
——語出《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2004
有一位朋友問我,你能不能用一兩句詩來概括一下你今年和今后的工作。我想起兩位偉人的詩,一句是毛澤東主席的: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一句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出自屈原的名作《離騷》。
明年是《馬關(guān)條約》簽署110周年,這里我想起了1896年4月17日,一位臺灣詩人幾乎是用血和淚寫的28個字的詩,他的名字叫丘逢甲,他是臺灣彰化人。他說:“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心驚淚欲潸。四萬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出自丘逢甲《春愁》。
2003
要居安思危,有備無患。我總記得一句古訓(xùn):“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出自《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P>
在我當(dāng)選以后,我心里總默念著林則徐的兩句詩:“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出自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詩。
說起臺灣我就很動情,不由得使我想起……于右任在他臨終前寫過的一首哀歌:“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不可見兮,永遠不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這是多么震撼中華民族的歌詞。
——出自于右任臨終詩《國殤》。
最重要的是要精簡機構(gòu)和人員——中國古代《大學(xué)》中說,“生財有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F(xiàn)在在農(nóng)村倒過來了,“食之者眾,生之者寡”。
——出自《大學(xué)》。
據(jù)央視、廣州日報、新華網(wǎng)等公開報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