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閩南網(wǎng)訊 總參駐京某部長途臺總機班是一個由女兵組成的群體。9年間,她們用變賣廢品積攢的錢以及帶動周圍戰(zhàn)友的捐助款,一共34200元錢。至今,她們已資助廣西、云南、河北等地28名“春蕾計劃”的貧困女童順利讀完小學。
因為捐款人一欄中總是填著“長途臺”三個字,在受捐助孩子們寫回來的感謝信中,她們被尊敬地稱呼為“長叔叔”。
9年前的捐助活動發(fā)起人、長途臺原臺長薛聯(lián)說起這群女兵時,眼睛里充滿了母愛,“她們也都還是孩子”。她們的年齡普遍在20歲左右,除了能背下成百上千的電話號碼,每個人還都能背下各種廢品的收購價。
薛聯(lián)坦言,當年發(fā)起這個活動,是在一次為希望工程捐款過程中,有人倡議說可以賣廢品賺點錢。沒想到,這個倡議成了長途臺的傳統(tǒng)“生意”。9年間,長途臺的女兵一共換了59人,這個“生意”卻一直做了下來。
每次營區(qū)里舉行運動會和籃球比賽,女兵們都早早地到場,最后離去?!拔覀冴P注更多的,是能多收點礦泉水瓶子。”臺長張茜笑著說,每次搞集會和活動,都是她們“發(fā)財”的機會。
上等兵曾銘嬰現(xiàn)在還記得第一次去收廢品的尷尬。她和幾個伙伴拖著一大摞拆分好了的紙箱子,結果卡在電梯里出不來,窘得臉發(fā)燙?!耙郧霸诩依锬母蛇^這樣的事?感覺進進出出的人都在笑話我?!眰€子高高的曾銘嬰說,幸好幾個路過的人幫忙,才把紙箱子拖出了電梯。
9年下來,撿廢品、賣廢品、捐款,成為長途臺女兵的快樂生活。外出郊游爬山,女兵們會帶上一個塑料袋,把喝完的飲料瓶隨手帶回來。一個大大的裝果凍的罐子,成為捐款箱,女兵們偶爾買點生活用品,也會把找的零錢塞到罐子里。
清清秀秀的女兵收廢品,已經(jīng)是營區(qū)里大家早已習慣的風景。女兵的堅持,也感染著營區(qū)和周邊的人們——
機關樓里有了舊報紙,打個電話,女兵們就樂呵呵地過來收走。門口收廢品的人見到女兵們來了,也爽快很多,常會多給5毛、1塊錢。營區(qū)里有很多孩子們跟著學,把家里的瓶瓶罐罐積攢起來,送到長途臺來。
如今,長途臺每個月收集的廢品都能換回200多元錢,好的時候差不多能賣到300多元。
長途臺女兵的愛心,也隨著女兵們的退伍、調動、升學而延伸。上等兵馮麗萍考入國防科技大學后,每月從津貼里拿出20元錢,和7名同學一起資助了一名殘疾孤兒。帶兵干部王小凱調離后,和同事一起多次為西藏甲桑卡鄉(xiāng)色如希望小學郵寄衣物、書籍和文具。
2011年7月15日,全國婦聯(lián)和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授予長途臺“中國兒童慈善獎——愛心奉獻獎”。2012年“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前夕,全國婦聯(lián)授予長途臺全國三八紅旗集體榮譽稱號。
■文/黎云、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