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3日,陳賢妹一個人靜靜地走在老家的田埂上。 新華社發(fā)

陳賢妹頻頻領(lǐng)獎。 新華社發(fā)

小悅悅家的店鋪現(xiàn)在大門緊閉。記者 程績 現(xiàn)場圖片
2011年10月13日,2歲多的小悅悅在廣東佛山五金城一街道先后被面包車和小轎車兩次碾壓,18名路人從她身邊走過卻未施援手,直到當時正在拾荒的陳賢妹出現(xiàn)。讓陳賢妹沒有料到的是,這個尋常舉動會顛覆自己的平靜生活。臨近歲末,陳賢妹還體會到了明星趕場的滋味,12月里任何一場有分量的年度人物頒獎典禮,都缺少不了這個身高1.4米的阿婆。
“她其實很不喜歡這樣的生活,身體一直不好,只是不懂如何拒絕”,媳婦陳潔瓊心疼地握著婆婆的手。
“就像當時不會拒絕一個正在掙扎的幼小生命? ”面對記者的追問,陳賢妹有些無奈地點點頭。
媒體“狂轟濫炸”,陳賢妹更消瘦了
從佛山市區(qū)到陳賢妹的老家陽山縣七拱鎮(zhèn)巖口村,路程近230公里,12月14日下午,記者來到這里時,陳賢妹扛著鐮刀剛從農(nóng)田里下來。 12日在廣州領(lǐng)完獎后,她拒絕了主辦方在廣州多玩一天的邀請,執(zhí)意回到老家,因為兩天后就要趕到北京,她必須要在兩天的時間里清理一下祖屋、疏通溝渠、打理一下明年要播種的幾畝黃豆地。
相比幾個月前在佛山,現(xiàn)在的陳賢妹更瘦了,幾天前她在廣州稱了一下體重,不足70斤。“原本以為把她從佛山接回老家,能清靜一些,好好休息養(yǎng)一養(yǎng)身體,沒想到反而增加了來回趕路的距離,更折騰了。 ”陳潔瓊告訴記者,她幾次都想帶婆婆去看醫(yī)生,但固執(zhí)的陳賢妹執(zhí)意不肯,說自己休息幾天就好。
媒體鏡頭下的陳賢妹,是道德楷模,聚光燈卻沒能照到她生活中的無奈,小悅悅事件之后,她被原來的雇主辭了工,在房東的威脅之下不得不搬出五金城附近租住的房屋,“他們都忍受不了那么多的媒體。 ”
為了躲鏡頭,陳賢妹回到陽山老家,但這卻吸引來更多的媒體,“平均每天兩家,問的都是幾乎相同的問題”,陳潔瓊告訴記者。
在巖口村,陳賢妹的家很不起眼,鄉(xiāng)親們很多都蓋了樓房,而她家還是一座平房,家里最顯眼的擺設(shè)就是一臺29寸的電視機,旁邊的祖屋早已經(jīng)不能住人,陳賢妹每天都在里面打那口老井里的水生火做飯。在老家,陳賢妹每天6點起床,煮飯、下地、照顧孫子,她說自己很喜歡這樣的生活,“很自在”。
“不明白,為什么給我這么多獎”
領(lǐng)獎臺上的陳賢妹,穿著新衣服化了妝,依然有些不知所措。相比之下,莊稼地里的陳賢妹顯得很精神,兒媳陳潔瓊也很驚訝,“她在廣州和北京的時候身體一直都不好,一直說要回家休息,回了家反而比誰都精神。 ”
算上11月22日接受央視邀請去北京錄節(jié)目,這已經(jīng)是陳賢妹一個月里第三次到北京了,而此前的58年里,她只去過一次北京,具體年份也已經(jīng)忘了,陳賢妹只記得“當時北京還都是平房”。
這個某個頒獎禮上為陳賢妹準備的頒獎詞,“陳賢妹為我們堅守住了道德的底線,她也用她不到1.4米的身高為我們撐起了明天的信念,一個拾荒阿婆為我們拯救了良心。 ”陳賢妹說,有一些頒獎禮上嘉賓說的話,她聽不太懂,每當這時,她只能配合地點頭或者把背熟的那段話再背一遍。
“救人一命值千金”,陳賢妹不斷對記者重復著這句話,她說這是父親教的,她也是這么教育兒子和孫子的。在她看來,她對小悅悅的輕輕一扶,實在很微不足道,“幫助人在我們鄉(xiāng)下是件很輕松的事情,看到了就做了,不會考慮太多,沒想到這個事情影響會這么大,我不明白為什么要給我這么多的獎,做夢都沒想到會這樣。 ”
拒絕企業(yè)代言費,“這錢不安心”
成名也帶給陳賢妹一些意想不到的方便,比如本月初在北京機場,她被工作人員認出來,機場免掉了她的安檢,她卻用了比普通安檢幾倍的時間滿足“粉絲”的合影要求,陳賢妹說自己最害怕別人問她要簽名,因為覺得自己寫字實在不好看,老人從小沒讀過書,后來直到去廣州打工時,才學會寫自己的名字,但一撇一捺寫起來至今仍然很費力氣。
幾個月來,不斷有廣東和全國各地的企業(yè)找到陳賢妹,給她開出5萬甚至10萬元的年薪要求她為自己的企業(yè)做形象代言,面對垂手可得的金錢,陳賢妹的家人不是沒有動心過,因為過去陳賢妹在佛山做保姆撿垃圾累死累活每個月也就收入一千多元,現(xiàn)在只要排張照片說句話就能多掙10倍,但最終,陳賢妹都拒絕了,“因為她覺得收了這個錢不安心”,陳潔瓊告訴記者。
別看陳賢妹干瘦矮小,卻是家里的主心骨,她拿定的主意家里人怎么都改變不了,“我爸都說了,她比男人還能干,以前種田的時候,別的女人一天最多做6個工分,我媽能做10個,和村里的男人一樣?!标悵嵀傓D(zhuǎn)述公公唐亦甫的話說道。
現(xiàn)在成了鄉(xiāng)鄰眼中的“百萬富翁”
從佛山回到老家,最讓陳賢妹意想不到的,是家鄉(xiāng)人對自己態(tài)度的變化,以前常走動的小姐妹也不來聯(lián)絡(luò)了,大家看到她也不像過去那般親近,反而多了背后的閑言碎語和指指點點。
“我媽回到陽山之后,說話少了,出去串門也少了。 ”陳潔瓊說。
陳賢妹知道這是為什么,每一次縣里的車接她出遠門,就會有人議論,“她又去拿獎金了。”村里的謠言很多,有人說她從北京拿回家30萬,有人說她的銀行存款超過了100萬,還有人專門上門來找陳賢妹借錢。
“村里的人覺得我好像拿了幾百萬,有困難的人都找我借錢,但我哪來的錢呢?家中連個存折都沒有。 ”陳賢妹試圖告訴鄉(xiāng)親們實情,但是很少人愿意相信她。小悅悅事件之后,陳賢妹確實領(lǐng)過幾筆獎金,但她把大多數(shù)獎金捐給了小悅悅,只留下了陽山縣給自己的獎勵,這些錢她用一部分支付了自己兒媳治病的手術(shù)費、還有一些分給了村里的孤寡老人,已經(jīng)所剩無幾。
記者回訪
再訪廣佛五金城“小悅悅”家店鋪大門緊閉
12月初,位于佛山和廣州交界處的廣佛五金城里,每個商鋪的老板都在賣力地做生意,準備賺最后一筆錢然后風風光光地回家過年。看到記者,很多店鋪老板都會主動上來招攬生意,但得知是來回訪小悅悅事件的記者時,大多都會立刻甩頭離開。 “小悅悅”這三個字在偌大的五金城成為禁忌,因為這個事件曾給這里造成過太大的影響。一位和王悅父母相熟的店老板告訴記者,“現(xiàn)在這里沒有人愿意說這個事,第一是早就過去了,記者和電視臺到這里來會影響生意;第二大家還是有心理陰影,特別是距離事發(fā)地點相近的幾排店鋪,他們都覺得自己被貼上了壞人和見死不救的標簽。 ”
在熱心人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了小悅悅父母過去經(jīng)營的店鋪,鐵門緊閉,樓上的窗戶也關(guān)得嚴嚴實實,門口堆著雜物和兩輛自行車,顯然已經(jīng)很久沒有開過門了,這里也成為廣佛五金城幾萬家店鋪里現(xiàn)在唯一關(guān)門的一家。
“出事幾天之后,他們家就搬走了,一直沒有回來過,現(xiàn)在這個店鋪已經(jīng)被五金城收走了,但也一直沒有租出去?!毙倫偧覍γ嫔啼伒囊晃恍」ば⌒囊硪淼馗嬖V記者。
小悅悅事件留給五金城的影響,還有就是店鋪老板在運貨之前大都會對司機叮囑一句,“開車小心”。
記者找到了一位吳姓的店主,她是整個五金城里和小悅悅家關(guān)系最好的一個,她的店鋪距離事發(fā)地點只隔了一排,事發(fā)當日,她陪著小悅悅的母親一起,跪著求五金城的管理方調(diào)出當時的監(jiān)控畫面,“當時她母親一看完監(jiān)控錄像人就軟了,怎么扶也扶不起來。 ”而她自己在事發(fā)之后很多個星期,也一直都被心里的陰影籠罩,吃不下飯。據(jù)她向記者介紹,小悅悅的父母已經(jīng)回到了山東老家,一直沒有和自己聯(lián)系過。
“是我連累孫子上不了學”
陳賢妹的孫子唐俊豪跟著奶奶回到了老家,這幾個月他都沒上過學,只能在家里跟著媽媽復習一些學過的知識,而這,也成為陳賢妹最大的心病。
“是我連累了孫子”,陳賢妹說自己當初到佛山去做保姆,主要就是為了照顧孫子,“本來我在廣州也能打工,但豪豪2009年到了佛山念幼兒園,我就跟著他到了佛山,每天接送他上下學,幫他做飯。 ”
讓陳賢妹稍微寬心的是,孫子很懂事,在巖口村,孫子會和她一起去菜地,也很愿意在陳賢妹燒菜做飯時安靜地聽奶奶給自己講故事。明年唐俊豪就要讀小學了,兒子兒媳已經(jīng)幫他聯(lián)系好了佛山的一所小學,陳賢妹說自己未來還是會和孫子一起到佛山,在她看來,每天接送孫子上學比去北京領(lǐng)獎更重要。
“明年重新回去撿垃圾”
2011年是陳賢妹58年人生中最戲劇性的一年,但是阿婆并不希望這出戲延續(xù)到新的一年。按照陳賢妹現(xiàn)在的打算,她會在老家一直過完春節(jié),然后就帶著孫子再回佛山,過回以前的生活:早上送孫子上學、中午給別人做鐘點工、空閑的時候撿垃圾掙點錢。記者直接問她“你覺得這還有可能嗎? ”,陳賢妹輕輕地說了一句“可以”,她認為過了年就不會再有記者找她,不會再有獎頒給她了。
在佛山和陽山的采訪中,記者獲悉陳賢妹救小悅悅并不是偶然,因為類似事情在她平凡的人生中不勝枚舉:2007年春天,陳賢妹扶起一位摔倒的老人,并接連幾天幫她買菜做飯搞清潔;2009年清明節(jié),正在田里摘菜的陳賢妹聽到3歲的小朋友唐源靜落水的哭聲后奔跑過去,跳入水溝救起唐源靜。(新聞晚報特派記者 程績 佛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