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微笑
令人心動的感覺就是這樣的!寶寶讀懂了媽媽充滿愛意的目光,并且用同樣的眼神看著媽媽。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為小寶寶發(fā)現了——“我能回應媽媽的舉動,她也對我做出了表示?!边@些行為將強化媽媽與寶寶之間的聯(lián)系,并且為寶寶的感知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打下基礎。專家認為,這些動作可能是寶寶大腦中的鏡像神經作用的結果的。從嬰兒出生開始,鏡像神經就幫助寶寶模仿他從別人那里觀察到的一舉一動。媽媽與寶寶說話時,保持一定距離,能使寶寶更好地看到媽媽的表情,并且進行模仿。
聊聊天吧
嘴巴張開,嘴巴閉上。雖然媽媽的嘴巴動得很快,寶寶來不及做出反應,但是,寶寶卻可以從中得到模仿的強化訓練。媽媽的面部表情通過寶寶的觀察和模仿變成牢牢地扎根在大腦中的動作。大約在寶寶半歲大左右,他就能夠模仿媽媽的表情,而且還能夠識別其中的含義,也跟著媽媽將嘴巴張張合合,開始侃大山。感受不同的聲調,并且進行模仿,這對寶寶腦部神經的發(fā)育大有裨益。
大口吃飯
“張大嘴說‘啊——’!”喂寶寶吃飯時,我們不會只使用像這樣簡單的語言哄他張開嘴巴。語言的作用是有限的,這一點幾乎所有的父母都知道。因此,在給寶寶喂飯的時候,父母往往都先自己把嘴巴張開,給寶寶做個榜樣。寶寶就會學著媽媽的樣子把嘴巴張得大大的,然后自己咀嚼送到口里的食物。在這個過程中鏡像神經能夠促使寶寶將所看到的動作與所聽到的聲音相結合,并進行模仿。
溫柔的撫摸
寶寶把小貓抱在懷里,輕輕地撫摸著。這種溫柔、親近的能力也是寶寶通過鏡像神經獲得的。但是,真正掌握與溫柔和愛護有關的情感能力還需要后天進一步的練習和發(fā)展——也就是通過父母做出示范,寶寶來模仿。在學習的過程中,寶寶需要時間和安靜的環(huán)境來消化所學到的東西。只有在一個放松、沒有過多壓力涌向寶寶的環(huán)境里,大腦才能將寶寶所學的東西形成模式“嵌”入神經系統(tǒng)。所以,在寶寶完成了很多行為、語言的模仿后,不妨用這種輕松的情感模仿來調劑他的學習過程。
大腦是這樣發(fā)揮作用的:關于鏡像神經
我們大腦的工作機理其實很簡單。上百萬個神經細胞各自負責著運動、感覺和說話,每部分都按照共同的原理在運作:當我們學習到新東西時,神經細胞就會建立起聯(lián)系。通過練習,這樣的聯(lián)系越來越深刻和穩(wěn)定,然后所學到的東西就會扎根在大腦中。簡而言之,學習,就意味著千百次的練習。
那么是什么激發(fā)了嬰兒的學習能力呢?這就不得不提到鏡像神經。大腦研究者發(fā)現,在大腦中的各個部分都有一種類似“傳感元”的神經細胞,它們在神經細胞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但是通過這些細胞,可以將看到的動作和模仿的行為建立聯(lián)系,形成“學習”,這些神經細胞就被稱為“鏡像神經”。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